您现在的位置:建筑结构>> 公告>>正文内容

“2013建筑、结构巅峰对话:结构成就建筑之美”国际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

 
真正好的建筑作品应该是建筑和结构完美融合的产物。国内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建筑和结构一直处于各自独立状态,真正好的建筑师应该具备一定结构理念,真正优秀结构工程师也需要有建筑美学修养,建筑师应该学会展示结构的力度和美感,结构工程师应该积极了解建筑师的想法,创造性提供解决方案,而不仅拘泥于软件结构和规范。国际上有很多著名建筑作品都是建筑与结构完美结合的范例,而现在大量建造往往成为没有结构美学的堆砌,结构技术也因此受到了限制。所以建筑和结构的跨界交流非常重要,对于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2013年8月22~24日,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建筑技艺》杂志社主办、《建筑结构》杂志社和《建筑技艺》杂志社共同承办的“2013建筑、结构巅峰对话:结构成就建筑之美”国际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包括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设计院总工、重大项目负责人等在内的40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结构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房地产商和科研院校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本届会议。本届会议延续了上一次会议的风格,并融入了更多国际元素。
 
8月23日上午8:30大会正式开始。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先生主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任庆英首先做了关于《建筑创作与结构创新》的演讲,以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南京青奥中心、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三个项目为例深入剖析了建筑创作与结构创新的关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丁洁民总结了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并对控制荷载及作用、结构整体高宽比、核心筒高宽比、结构体系选型、伸臂桁架结构、耗能阻尼器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奥雅纳联席董事Chas Pope通过来自结构上的三大独特挑战(北京央视新址、深圳证券交易所、台北艺术中心),重新定义了摩天大厦,分享了复杂结构设计的经验和体会。来自日本的日建设计结构部部长山脇克彦结合两个结构和建筑很好融合的设计案例:东京晴空塔(高为634m的自立式发射塔)和MODE学院的螺旋塔,阐述了“结构成就建筑之美”的主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范重结合奥运瞭望塔、首都博物馆、国家体育场鸟巢、鄂尔多斯东胜体育场、国家网球馆、苏州火车站等项目,分享了用结构技术创新助力建筑创作的实践与感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彬磊通过钢织春茧——“深圳湾体育中心”呈现了结构的轻盈之美。
 
此外,来自gmp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Stephan Schuetz、2Define创始人J.Marshall Strabala、加拿大Fast+Epp事务所合伙人Gerald Epp、RFR上海项目总监于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汪恒、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郭建祥、绿地集团副总建筑师贾朝晖、同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章明、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黄捷和黄泰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傅绍辉、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岩、CCDI副总裁钱平等多家知名设计院的建筑师和结构师分别与会代表分享了相关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深度探讨如何通过建筑师和结构师的巧妙配合,实现灵动的使用空间、巨型的结构大跨、宏伟的超高层建筑等等。现场介绍的精彩案例还包括深圳宝安体育场、深圳大运中心、天津西站、2010年冬奥会速滑馆、华盛顿特区竞技场舞台、南京禄口机场、范曾艺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武汉万达秀场、长沙梅溪湖国际艺术中心、北京CBD核心区规划、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上海光源工程、德国2006年世界杯汉诺威体育场、法国BERCY人行桥、巴西2014年世界杯新水源体育场等。
 
8月24日下午,会议安排与会来宾集体赴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及奥运瞭望塔进行参观,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项目的设计者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邵韦平先生在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项目的参观过程中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将项目的独特设计理念及建筑与结构的完美结合完美呈现给参观者。
 
会场外还专门设置了企业展区,为企业、设计、科研和代表之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加拿大木业协会等单位对会议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建筑结构》和《建筑技艺》杂志社作为本届会议的承办方,在前期进行了精心的筹划和细致的准备,与会代表对本次会议的专家报告和会场服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建筑结构》杂志微博(@《建筑结构》杂志)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同步直播,吸引了众多粉丝围观。会议现场还进行了全程实录,待视频资料整理后,将在《建筑结构》官网(www.buildingstructure. cn)和《建筑结构》微博发布,并会通过《建筑结构》杂志公众微信平台(微信号:BuildingStructure)通知,欢迎关注。
发布时间: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