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建筑结构>> 公告>>正文内容

第十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在上海圆满落幕

 

第十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在上海圆满落幕

由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会(中国)、美中地震工程学基金会(美国)、上海市地震局、《建筑结构》杂志社、中国地震学会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上海消能减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十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于2018年8月22-25日在上海成功召开。

参加本届地震会议的单位200余家、参会人数超1000人,既有行业知名专家和相关领域的学者,亦有各大高校研究生和相关企业人员。

会议开幕式由组委会主任、同济大学吕西林教授主持,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王亚勇研究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孙柏涛研究员,上海市地震局局长吴建春,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谢礼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厚群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周福霖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欧进萍教授,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会理事长齐霄斋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世敏研究员等出席了会议。

 

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每四年一届,会议充分展现我国在地震学、结构抗震减震、技术标准规范、工程实践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创新理念,促进该领域科技工作者间的交流合作与创新拓展。

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是中国地震工程领域近四年内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是我国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防灾方面高层次的学术盛会。首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于1984年在上海召开,之后各届会议的召开时间和地点情况如下:第二届(1987年,武汉),第三届(1990年,大连),第四届(1994年,哈尔滨),第五届(1998年,北京),第六届(2002年,南京),第七届(2006年,广州),第八届(2010年,重庆),第九届(2014年,哈尔滨)。

 

本届会议期间有17位知名地震工程专家作大会主题报告,另设16个分会场(共210个报告),其中特设“中日隔震技术交流”、“第一届区域与城市地震灾害模拟与风险评估论坛”两个主题分会场。内容涉及强震动观测与分析、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震害经验与教训、可恢复功能结构新体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地震工程领域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最新进展。

 

16个分会场210个报告列表(现场有微调)

优秀论文评选

 

本届会议共收取论文260篇,经过严格评选,选出优秀论文27篇。延续以往几届大会传统,由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会在大会闭幕式为获奖优秀论文颁发证书和奖金。

 

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题目

作者

单位

使用Chang算法的剪切型子结构振动台试验方法及数值模拟

傅博、蒋欢军

长安大学、同济大学

基于Pushover方法的柱端铰型受控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鲁亮、覃石刚、樊宇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南京世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变刚度隧道纵向简化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禹海涛、张正伟

同济大学

微型桩动力p-y曲线影响因素参数分析

王静杰、庄一舟、陈云、黄福云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颗粒阻尼器随机控制研究

鲁正、张泽楠、廖元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分层摇摆式连接减震结构体系分析研究

李旺、项平、贾良玖、吴明儿

同济大学

预应力筋布置对节段拼装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

秦明霞、张于晔、翟勇

南京理工大学

概率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中地震样本容量的确定:考虑震级分布完备性

徐朝阳、任叶飞、温瑞智、刘也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新型盘式扇形阻尼器的设计与减震性能分析

郭阳照、吴体、杨琼、杨成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结构-设备相互作用对某工业厂房地震反应的影响

曲哲、裴永忠、李戚齐、宋前恩、王亮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目标谱与调幅方法对地震动选择的影响分析

吕大刚、刘亭亭、李思雨、于晓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列车制动力对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地震响应影响

吕龙、薛小强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地震动衰减关系区域性差异初步探讨

张齐、胡进军、谢礼立、刘章军

三峡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AP1000核电站屏蔽厂房BIS-TMD新型结构及其抗震性能研究

侯钢领、王炳媛、李孟、宋天舒、潘蓉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基础隔震结构不确定参数敏感性分析

王昊、翁大根、罗超

石家庄铁道大学、同济大学

地铁车站-隧道-土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反应

陈清军、李文婷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黏滞阻尼墙力学模型及设计方法研究

周颖、胡擎、张丹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于FE-IBE耦合方法的地铁车站抗震分析

朱俊、梁建文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桥梁地震易损性中一种考虑动轴力的损伤指标

赵人达、赵凌志、占玉林、张磊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我国建筑抗震设防水准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展望

罗开海、保海娥、左琼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珠穆朗玛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CityEngine的城市建筑群三维震害模拟研究

陈相兆、孙柏涛、李芸芸、张桂欣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梁贯通式中心支撑钢框架地震剪力研究

游田、陈以一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考虑SSI效应的层间隔震等效简化方法研究

刘德稳、蒋蜀江、房思彤、张亚飞、赵煊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州大学教育部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Built Environment, 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

分级屈服型金属阻尼器减震性能分析

陈云、陈超、刘涛、蒋欢军

海南大学、同济大学

整体式斜交桥抗震性能分析

赵秋红、张冀豪、陈宝春

天津大学、福州大学

钢管混凝土构件轴向受拉机理和承载力研究

蔡文哲、史庆轩、王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国外木结构房屋隔震技术研究综述

郭超、熊海贝、陈佳炜

同济大学

         优秀论文(第二组)颁奖现场

地震工程领域国家奖图片展

本届会议还增设了“地震工程领域国家奖图片展”,集中展示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地震工程领域取得的突出成果27项。

地震工程领域国家奖图片展列表

盲算竞赛

本届会议特设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盲算竞赛环节,试验分析对象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面向全国各高校学生和设计院人员参赛,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共6组获奖者。

 

盲算竞赛获奖者名单

 

奖项

单位

姓名

一等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胡高兴

二等奖

华南理工大学

李标

河北工程大学

吴平川

三等奖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任继玲、李小猛、王强、郭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董立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刘彪

技术参观

会后部分代表参观了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多功能振动台试验室同济大学多功能振动台试验室隶属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教育部985工程二期建设子项目,于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试验室位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西北角,总建设用地约162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590平方米,包含多点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国内荷载最大的结构抗疲劳实验系统以及2000吨支座动静电液伺服加载系统。

场外展位

参加本次会议展位的公司有:广州建研数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港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兆弟集团、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顾减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史狄尔建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容大结构减振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亿恒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睿拓时创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美特斯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珠海市泰德企业有限公司、苏州西博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展现了其在工程抗震、减隔震等领域的相关技术、产品研发与工程应用方面的实力,展会前始终人头攒动,充分搭建了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产品供应商的交流互动平台。

致谢

本次会议吸引了全国各地1000余名代表到场,大家普遍反映会议报告质量高,会务工作组织得当,着实不虚此行,希望今后能提供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本次会议组委会感谢大家对本次会议的认同,希望能够得到一如既往支持和鼓励,为大家搭建更好、更广的交流、互动和沟通的平台。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建研数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港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兆弟集团对会议的大力赞助与支持!

结语

受本次会议主办方和承办方的委托,在承办方——同济大学的指导下,《建筑结构》杂志社在筹划、准备工作中确保安排细致精密,在专家、代表的接待工作中做到服务热情周到,在会场、展位的布置工作中保障会程井然有序。《建筑结构》杂志社会务组织工作得到了主办方和承办方的一致认可,《建筑结构》杂志社在此感谢本次会议的主办方、承办方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定当不骄不躁、倍加努力,不负期望。

 

发布时间: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