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建筑结构>> 公告>>正文内容

“第五届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会议”在南京胜利召开

 

会议简介

 

2016714-16日,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结构》杂志社主办,《建筑结构》杂志社、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办的“第五届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会议”在南京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0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建筑结构》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王学东主持了会议开幕式,东南大学副校长吴刚,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任庆英在开幕式致辞。江苏省住建厅原抗震办主任,江苏省建设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裴友法出席了开幕式。

  王学东                              吴刚

任庆英                            裴友法

吴刚副校长首先对参会代表来到南京表示热烈欢迎,然后回顾了前四届会议的盛况,并预祝第五届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会议顺利召开。吴校长还介绍了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近年来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希望能与社会各界多合作共发展。任庆英总工程师在开幕式发言中讲到,近年发生的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工程抗震界通过艰辛的努力不断推动我国抗震设计等相关技术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新版抗震区划图已于今年61日开始实施,新版抗震规范也正在修订;国内外学者也以各次大地震中典型的建筑结构震害为基础,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关于结构破坏、弹塑性分析、性能化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讨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及时学习最新的抗震技术、提高工程抗震设计水平,是每一个结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势必对推动我国工程抗震设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今后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大会报告

 

王亚勇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顾问副总工程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编,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报告题目:消能减震工程实例解析

 王亚勇大师在报告中首先简单介绍了适合采用消能减震措施工程的适用性、阻尼器类型及设计概要,然后具体通过乌鲁木齐绿地中心三期、新疆宝能城、云南昆明恒隆广场裙楼、厦门帝景苑等项目案例,以及北京饭店、国家博物馆、京西宾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展览馆、北京工人体育场、南京五台山体育场、西安招商局商住楼等加固改造工程,介绍了其消能减震措施的应用及采取消能减震措施后达到的结果,对非线性粘滞阻尼器(伸臂桁架)、BRB+连梁剪切型阻尼器、软钢剪切型阻尼耗能墙等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了总结。 

 

 

任庆英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报告题目:太原华润万象城复杂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任庆英大师介绍了太原华润万象城复杂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内容,该项目结构存在下述特点:结构超长,地上平面尺寸达到190m×235m,地下平面尺寸达到200m×240m;各层动线变化,造成转换柱、大跨度梁;竖向构件不连续;中庭及扶梯悬挑尺度大;空旷及开洞空间多。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且做不设缝处理,基础方案采用桩基础+防水板,在结构设计时进行了小震弹性静力分析、弹性时程补充分析、中大震弹性计算分析、大震弹塑性时程计算分析、楼板舒适度分析、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分析等,且对钢结构部分进行了优化设计,在确保实现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前提下很好地实现了结构与建筑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更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在设计、施工期间的多变性,将抗震性能设计贯彻于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通过后建筑方案发生变化的过程之中。

    傅学怡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报告题目:基于有限基础刚度的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研究与应用

傅学怡大师在报告中根据目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一般采用基础嵌固假定,忽略基础刚度对上部结构抗震、抗风及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这一问题提出基础嵌固假定存在的问题:如基础刚度无穷大,,不符合实际情况;高估了结构抗侧刚度,低估了结构自振周期;放大了地震作用;误导了地震作用产生的效应问题。并通过5.12汶川地震框架结构震害、1999年土耳其地震框架-剪力墙结构震害实例证实了上述问题,并对比了中美及欧洲规范中的相关建议。然后通过弯曲型结构、弯剪型结构计算分析得出框架-剪力墙整体结构基础转动刚度比限值要求同弯曲型结构的结论。最后通过对基础刚度计算及模拟、对框架-剪力墙结构案例分析和工程应用得出,基础平动刚度退化,地震作用及其效应减小,结构侧移刚度、整体稳定、地震作用下内力调整均不受基础平动刚度影响。隔震结构释放基础水平刚度,满足基础竖向及转动刚度限值要求,是可行的。引入基础转动(竖向)刚度,对结构整体刚度、整体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可通过上部结构刚度增强或满足基础转动刚度限值,来减小和控制此不利影响。引入基础转动(竖向)刚度,结构地震作用下内力重分布,基础刚度对结构内力分布局部影响应予以考虑,同时,基础转动刚度需加以限制,以减小和控制结构内力重分布。

郁银泉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院长、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报告题目:隔震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实践

郁银泉大师在报告中介绍了隔震层设计、隔震支座产品设计及隔震支座连接设计,从计算、绘图到施工全过程,隔震支座下支墩及其埋件施工方法研究和其他构造要求等内容,然后通过一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钢棒阻尼器隔震支座的工程应用。指出隔震层设计决定了上部结构的减震效率、隔震结构的方案合理性和安全性,具有许多特殊构造和设计要求,如隔震沟、支座受拉限值等。隔震层在整体结构中受力设计包括正常使用状态下设计、地震作用状态下设计、隔震支座受力限值。介绍了隔震支座产品设计的常规设计,如形状系数、橡胶硬度、竖向刚度、水平刚度等,并指出了在隔震支座产品设计中易忽略屈曲失稳验算、夹层钢板厚度设计。在介绍隔震支座连接设计时又通过对现有产品标准要求和试验以及数值分析研究指出,隔震支座连接设计存在许多不足,例如连接螺栓锚固长度。在隔震支座满足所有工况、隔震支座产品符合要求、支座连接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又向我们展示了隔震层施工图,让我们对隔震设计的计算、绘图到施工全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还指出隔震设计防火措施的重要性。

钱稼茹

清华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强柱弱梁、轴压比等问题讨论

钱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影响RC框架实现强柱弱梁的因素多且复杂,计算表明,规范规定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尚不能实现强柱弱梁,且抗震等级低的框架柱比抗震等级高的框架柱屈服早、破坏严重。为使不同设防烈度、不同高度的框架具有相同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建议丙类建筑框架都应符合GB50011-2010式(6.2.2-2)的规定,乙类建筑框架式(6.2.2-2)的系数可取为1.42011年新西兰基督城地震震害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虽然实现了强柱弱梁,但梁端破坏难以修复或修复不经济,震后3年近50%的建筑被拆除。通过隔震、消能减震、设置可更换构件、采用高性能结构构件等,建造罕遇地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的建筑是结构抗震发展的方向。

抗震等级低的框架柱轴压比限值大,相同轴压比时抗震等级低的框架柱配箍特征值小,有可能在相同大地震作用下,抗震等级低的框架破坏程度严重、结构倒塌的可能性相对也大;此外,相同轴压比的框架结构柱与有墙结构柱的配箍特征值相同,没有反映框架结构柱与有墙结构柱弹塑性变形能力需求的差别。建议,按框架结构和有墙结构框架,分别规定单一的轴压比限值;按框架结构和有墙结构框架、根据轴压比分别规定柱箍筋加密区的配箍特征值。

规范规定,任一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取底部总剪力的20%和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IBC2000规定,任一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小于该层总地震剪力的25%。与IBC相比,规范规定的底部加强部位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偏小。

方小丹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结构扭转位移比问题讨论

方小丹总工程师的报告主要对结构扭转位移比问题进行了讨论。由定义出发,指出扭转位移比表达了结构扭转位移与平动位移的相对关系,也间接表达了扭转刚度与平动刚度的相对关系,并不反映结构扭转刚度的大小。扭转刚度有明确的定义:产生单位扭转角所需的力矩。结构扭转效应的大小体现于扭转引起的扭转角和扭矩。

可定义扭转位移比大于1.2时为结构扭转不规则,这表明结构的扭转耦联效应不能忽略,不应采用基底剪力法进行简化分析。

通过算例说明扭转位移比大的结构不意味扭转刚度小,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更安全。通过钢筋混凝土柱的压扭试验结果说明一般情况下,柱扭矩对其压扭承载力的影响很小。通过汶川地震中主体结构基本完好的工程实例说明即便扭转位移比较大,但对结构构件承载力的影响不大。当扭转位移比超出规范限值时,可分析其原因及对结构的影响,着重考察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楼层层间扭转角、构件的承载力及构造,令结构可以抵抗包括平动剪力及扭转产生的附加剪力。可参考美、欧、日的做法,对体型不规则的结构规定计算原则和包括加大作用力在内等措施,无需控制扭转位移比,无需做过多的审查。

肖从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报告题目:体型收进结构抗震性能与复杂高层抗震设计方法

肖总首先介绍了四种体型收进的结构形式:裙房顶收进、顶部收进、立面退台收进、核心筒收进,对一些体型收进的结构的震害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外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对比,提出有待研究的两个问题:对于外立面不收进、核心筒收进,或外立面收进、采取技术措施减小刚度突变的高层建筑结构,需要更为合理的控制指标;基于多遇地震的抗震承载力设计往往无法保证收进部位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能力,实际工程中需要更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法,避免收进部位成为抵抗强震作用的薄弱环节。对体型收进的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出:体型收进导致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侧向变形不连续、鞭梢效应增大;收进位置相邻上、下层侧向刚度比与侧向变形连续性、鞭梢效应强弱显著相关,可作为体型收进的控制指标。对体型收进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分析表明:当收进程度较大时,收进位置相邻上层最为薄弱,在罕遇地震下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塑性变形。正截面承载力冗余系数可以解释薄弱部位产生的原因。收进位置相邻上层柱底承受较大的地震作用,冗余系数较小,当地震动强度提高时该部位会较早屈服。边柱承受拉、压反复轴向力作用,冗余系数更小,比中柱更早屈服。层刚度取层剪力与层间位移之比,层刚度比与冗余系数正相关。当收进位置相邻上、下层侧向刚度比γ小于0.7时,收进位置相邻上层柱的冗余系数过小,建议框架结构γ不宜小于0.7

对体型收进框剪结构的弹塑性分析表明:剪力墙收进对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较大。当收进程度较大时,收进位置以上1~2层在罕遇地震下会发生较大塑性变形,其中收进位置相邻上层塑性变形最大。正截面承载力冗余系数可以解释薄弱部位产生的原因。收进位置相邻上层墙肢承受较大的地震作用,正截面偏心受压(受拉)承载力随墙肢长度减小而减小,二者导致冗余系数减小,所以当地震动强度提高时该部位会较早屈服。层刚度取层剪力与层间位移角之比时,层刚度比与冗余系数正相关。当收进位置相邻上、下层侧向刚度比γ小于0.9时,收进位置相邻上层墙肢的冗余系数过小,建议框剪结构γ不宜小于0.9

最后介绍了不规则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得出:满足刚度比要求的体型收进结构,按现行抗震设计方法能够满足抗震要求,但当收进程度较大刚度比不能满足要求时,收进部位的竖向构件在罕遇地震下会较早屈服。采用预设屈服模式的设计方法进行性能化设计可有效控制收进部位竖向构件在罕遇地震下的塑性变形。

 

 

周建龙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江苏大剧院结构设计与研究

江苏大剧院建筑寓意水滴荷叶,造型独特,给结构设计带来很大挑战。周总的报告介绍了江苏大剧院结构体系形成过程及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建筑造型、结构体系的形成、体系受力特点、建筑形体及结构布置优化、抗震抗风排水设计对策、节点形式、节点试验研究、施工阶段验算及监测等内容,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陈彬磊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抗震缝与抗震的理解和实践

陈总的报告针对“抗震缝”这一专题,结合有抗震缝损坏的熊本地震照片,以及基础坍塌的网传视频的启示,重点关注现行抗震、高层规范中抗震缝相关条文的个人理解。以钢筋混凝土工程为例,结合几个大体量复杂工程投标的设计思想和已竣工若干年的若干实际工程的成功经验,表达了对抗震缝尽可能不设、少设对结构利大于弊的结构想法:复杂体态结构可以通过不断发展的分析手段、概念设计及性能设计进行合理应用,妥善解决。提出对专题的专门理解供与会人员探讨。

 

 

谢靖中

上海佳构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报告题目: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速度、精度、可靠性及关键指标特性

报告简单介绍了佳构软件的发展历程。 在计算速度方面,佳构具有很大优势。大震速度加快使分析成本降低,有利于大震分析普及化。在计算精度方面,佳构STRAT软件体现了更优的结果——结果满足渐变规律、滞回曲线更贴近实验、计算过程更稳定。 报告结合悬臂柱算例分析了钢、混凝土结构的异同,表明钢结构有滞回耗能,混凝土结构兼有滞回耗能、刚度退化。因此,钢结构的弹塑性位移应小于相应弹性位移,而混凝土结构呈现复杂性,弹塑性位移增大或减小都是可能的。 报告还指出,大震弹塑性分析的可靠性是指分析结果符合实验结果、符合常识认识。大震是模拟现实,而不是创造现实。报告还介绍了一些新技术:1)基底激振与行波效应,2) 多点激振功能,解析函数输入变频动荷载; 3) 结构抗倒塌分析;4) 流固耦合非线性振动分析,地下管廊大震分析;5)摩擦支座非线性耗能分析,等。此外还介绍了能量曲线功能,介绍从佳构特有的“能量增量曲线”分析结构耗能性能的方法。

 

张良平

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昆明大成金融商务中心创新结构体系

张总在报告中分享了昆明大成金融商务中心创新结构体系的精彩内容。昆明大成金融商务中心位于高烈度区(8度),Ш类场地。A塔高度199.7m,采用钢框架(钢管混凝土柱)-钢框架偏心支撑内筒-组合楼板创新结构体系。在进行四种可选结构方案对比的基础上,选用既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性价比又高、施工更方便和抗震性能最优越的结构方案。针对项目的超限情况提出合适的性能目标、符合抗震设计概念的屈曲顺序和耗能机制,然后逐一进行分析和论证,针对结构的薄弱部位和薄弱构件采取了相应的加强措施。针对创新结构体系的特点,确定合适的层间位移角控制指标,还专门进行了整体稳定性分析。主体结构抗震性能优越,其具体的论证方法及设计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陈岱林

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报告题目:细化量化的隔震减震计算方案

报告系统介绍了如何使减震隔震设计不再高门槛难掌握,详细讲解了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基础的详细的计算和设计过程。报告指出,对于隔震模型,盈建科软件采用快速非线性分析(FNA)法或直接积分法来计算,避免了反应谱法不适合计算隔震模型的缺点。两种时程分析方法均能非常方便的考虑隔震支座拉压刚度不一致的问题,用户直接指定拉压刚度即可。计算完毕后,软件自动给出隔震支座的计算详细信息,包括滞回曲线、包络水平位移和包络拉压应力,完全满足设计师的计算和设计需求,大大方便减震设计的普及应用。

姜文伟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三塔连体超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

姜总在报告中分享了南京金鹰天地广场项目结构设计的精彩内容。金鹰天地广场由三栋高度超过300m的超高层建筑在200m左右的高空连接而成,连接体高度超过40m,最大跨度达到70m,是目前全世界在建的高度最高、连体跨度最大的非对称三塔连体结构。连体结构在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连体结构动力特性复杂、扭转效应显著、连接体受力复杂、竖向地震影响明显、连接体与上下相邻楼层刚度突变严重等特点,受力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一般超高层建筑,给结构分析和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项目中设计方采用包括正弦波激励等动力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更清晰地揭示高阶模态影响,按性能化设计的方法有效对结构薄弱部位予以可靠加强,保证了结构设计的安全、合理。

 

孙逊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基于失效模式的钢结构抗震设计(以中国国学中心项目为例)

报告首先简要介绍国内外钢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异同,然后说明了对一些复杂建筑结构,对结构受力体系进行规则化,对结构进行失效模式的规划和检验,是提高复杂建筑抗震性能的有效途径。以中国国学中心项目的结构设计为例,介绍了该项目如何规则化其抗侧力结构体系,以及基于位移和失效模式控制的抗震性能化设计;重点介绍了软钢节点如何控制体系的屈服和耗能机制,保护主体结构中其他关键的构件,从而达到震后快速修复的目的;对该软钢节点的关键构造也做了相关的试验和分析研究。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已通过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汪洋

奥雅纳工程顾问 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群体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探讨

汪洋总工程师在报告中提到了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包含智能、可持续和韧性。而在韧性中包含城市(群体建筑)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力。地震对群体建筑的影响包含:房屋倒塌、损坏;基础设施破坏:交通、供电、供水、供气;次生灾害:火灾、有害物质的扩散等;人员伤亡,如:唐山地震遇难:240,000人, 汶川地震(截至200892512时),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关于群体建筑地震评估方法:美国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HUSMZ(Hazard United State Multi-Hazard)已提到,在中国也已有《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及八五九五专题项目《城市与工程减灾基础研究》,973专题项目《城市工程的地震破坏与控制》,但仍在发展中。

群体区地震灾害评估的意义在于以下方面:政府决策;指导规划;灾害预估;防灾指导 ;经济趋势。

群体区地震灾害评估的方法和步骤:1)信息收集;2)地震评估;3)场地响应;4)结构响应和损伤评估(抽样)5)总损失评估。

而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群体建筑抗震带来了更好的帮助:通过安装信息系统,如:地震探测信息,实时人流信息,交通信息,移动设备求生信息,使得城市更加具有韧性,也为结构工程师带来一片新天地。

周云

广州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钢管铅阻尼器的性能与应用

周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钢管铅阻尼器的构造与特点,研究钢管铅阻尼器的传力机制、塑性分布状态和耗能机理,给出钢管铅阻尼器合理构造形式。对12个钢管铅阻尼器的低周往复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管铅阻尼器的工作性能稳定,滞回曲线饱满且对称,近似于平行四边形;很小的屈服位移就能进入耗能,屈服后刚度小,变形能力强;等效阻尼比在0.4~0.5之间,耗能效率高能力强;疲劳性能和抗过载能力好,满足规范要求。提出能够高精度地模拟钢管铅阻尼器滞回性能的Bouc-Wen修正模型,确定了该力学模型的参数。给出钢管铅阻尼器各力学参数的计算公式和最优削弱比计算公式,编制了钢管铅阻尼器的设计软件。最后给出了采用钢管铅阻尼器结构的详细设计流程和工程案例。

周德良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大型高铁站房新型结构设计

周总在报告中分享了两个高铁站房结构设计的情况:高铁杭州东站建筑面积为34万平方米,屋盖平面尺寸为285m×516m最大柱距111m,采用首创的“全变截面异形斜钢管柱(斜格构柱)+大跨度曲面双向框架钢桁架”屋盖结构,屋盖结构柱均为“上大下小”变截面异形斜柱,倾斜度为16°~34°,柱无支长度30m左右,并首次采用1:20缩尺比屋盖结构试验验证。高铁太原南站建筑面积为20.12万平方米,屋盖平面尺寸为372.46m×225.912m,采用首创的平面投影尺寸为36m×42.8m的类似“伞”状钢结构单元体组合而成,单元体主结构为一根X形变截面钢柱+沿柱肢方面布置的悬挑变截面钢桁架。上述两种结构设计的共同特点是:将屋盖结构(含柱)的受力特点与建筑形态、采光等充分结合,不仅结构受力合理、安全、经济;而且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建筑完成度和运营安全,两座高铁站房均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

高孟潭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副所长

报告题目:新版地震区划图实施与长三角城市群地震风险综合防范

报告系统介绍了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主要特点,包括四级地震作用和土层场地地震动参数双调整,强调了罕遇地震动作用和极罕遇地震作用地震动参数的重要性。报告认为,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代表的经济高度发展区域若发生成组强震活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构成颠覆性影响,必须进一步发展完善抗倒塌设计、性能设计和城市群整体弹性设计理论和方法,四级地震作用概念及其参数将提供重要依据。

Robert Tremblay

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理工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新版加拿大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单层柔性屋盖钢结构的规定

来自加拿大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理工大学Robert Tremblay教授报告了“新版加拿大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单层柔性屋盖钢结构的规定”。首先,介绍了在北美单层柔性屋盖钢结构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引发的思考;其次,进一步详细讨论了在规范中如何考虑屋盖板刚度对结构周期的影响,首次通过足尺往复加载试验表明屋盖板的损伤会导致屋盖构件承载能力的失效且难以检测与修复,在此基础上结合解析来修正屋盖板的设计承载力;最后,理论解析了弹性支撑对屋盖板刚度的影响;上述研究思路对我国规范的修订有着借鉴意义。

 

英国爱丁堡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抗震性能化设计的非线性分析回顾与展望

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陆勇教授报告了“性能化抗震设计的非线性分析”。首先,通过对比传统设计方法和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差异,说明性能化抗震设计中非线性分析的重要性;其次,分别讨论了非线性静力推覆分析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的方法及其局限性;最后,提出了包括非结构构件在内的全结构计算模拟、基于物理模型的内在阻尼和损伤的评估、强震下基于随机的倒塌模拟、及发展基于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分析方法等是性能化抗震设计非线性分析的发展方向。

 

东南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屈曲约束支撑的性能和应用研究

来自东南大学的吴京教授分别从5个方面报告了东南大学开展的“屈曲约束支撑的性能和应用”研究工作。首先,考虑到地震动的随机性和连续地震的可能性,提出了屈曲约束支撑(BRB)的低周疲劳性能需求,分析BRB核心部件多波屈曲行为和焊缝对BRB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及消除策略;其次,分别介绍课题组首先提出的部分屈曲约束BRB、自复位BRB和间隙保护BRB3种新型BRB的试验和数值解析工作;最后,详细介绍了BRB摇摆墙结构的特点、拟动力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结果,以及可修复性能。

 

北京羿射旭科技有限公司 博士 市场部经理

报告题目:消能减震技术的典型工程应用

报告分别针对位移型阻尼器(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速度型阻尼器(玉溪人民医院)、质量调谐阻尼器(雁栖湖会展中心)进行了典型案例介绍。通过天津市院案例介绍,分析了位移型阻尼器参数选取中的问题,例如阻尼器刚度的选取及其与主体结构刚度之间的关系;选取阻尼器屈服位移时小震耗能与大震位移需求之间的权衡关系;玉溪人民医院采用了粘滞阻尼墙,分析了阻尼器系数、阻尼指数的选取方法,重点分析了不同阻尼指数的阻尼器在大震、小震下的耗能关系;雁栖湖会展中心采用了TMD,对其进行了实地测试表明, TMD使得加速度减震率达到50%以上。

葛汉彬

日本名城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钢结构的超低周疲劳破坏及其性能评估方法的探讨

来自日本名城大学的葛汉彬教授报告了“钢结构的超低周疲劳破坏及其性能评估方法的探讨”。首先,通过95年阪神地震中钢结构延性断裂实例来说明延性断裂是钢结构重要的破坏模式之一;其次,分别从钢柱的超低周疲劳试验和钢梁柱节点的超低周疲劳试验对钢结构延性断裂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分析了宽厚比、长细比、荷载方式和强余震对钢柱延性裂纹开展和安全余度的影响,阐明了初始焊接缺陷对梁柱节点裂纹开展的影响,提出了梁柱节点延性性能的精细评估方法和简化评估方法;最后,通过试验发展了往复荷载下的带有焊缝钢结构的塑性损伤模型。

孙玉平

日本神户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节能型自复式混凝土结构的力学特性与设计方法

来自日本神户大学的孙玉平教授报告了“节能型自复式混凝土结构的力学特性与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面临来自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工业化和客户等多重要求,因此要求提出性能稳定、易于修复和设计的新型混凝土结构,最终目标是发展性能安全、环境友好的混凝土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高强低黏结纵筋和各种阻尼器的节能型自复式混凝土框架,试验对比了采用普通钢筋与采用高强钢筋的梁柱节点的滞回性能,说明节能型自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具有更好的自复位性能;最后,建立了节能型自复式混凝土框架的抗侧力模型和可恢复性能曲线模型,方便设计。

岳增国

浙江大学 副教授

报告题目:《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技术规程》编制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报告主要介绍了国家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技术规程》编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首先,通过对35个工程216根试桩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与普通管桩相比,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基侧摩阻力平均提高60%《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技术规程》中取值为1.11.3。通过对机械连接竹节桩以及普通管桩进行耐久性比试验发现:加速劣化后,两种桩型均出现沿螺旋箍筋及预应力纵筋的锈胀裂缝;劣化后普通混凝土管桩的抗拉承载力下降30%~50%时,机械连接异型桩的抗拉承载力下降低于6%;劣化后普通混凝土管桩的抗剪承载力下降30%~43%时,机械连接异型桩接头处抗剪承载力仅下降9%~10%;机械连接异型桩具有更好的耐久性。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副教授

报告题目:高速公路桥梁抗震保护装置基于性能的优化设计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张简教授报告了“高速公路桥梁抗震保护装置基于性能的优化设计”。首先,通过震害调查表明需要进一步评估现代消能减震技术的有效性,其目的是为了缓解地震作用下高速公路桥梁的损伤;其次,进一步给出了非线性动力分析程序,包括结构组件和保护装置的非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构件和结构层次高速公路桥梁的易损性分析;然后,建立了抗震保护装置基于性能抗震分析的框架,采用易损性函数进行了桥梁隔震装置的多目标优化分析;最后,给出了高速公路桥梁保护装置的优化设计参数。

 

大会报告主持人

郁银泉                任庆英

 周云                           张良平

朱炳寅                           吴京

 

会场外展区

 

本次会议吸引了羿射旭、盈建科、佳构STRAT、兆弟集团、大德减震、常州容大减震、江苏力汇振控、迈达斯等行业内多家有实力的企业参展,展位前始终人头攒动,充分搭建了有效交流互动平台。

 

特别鸣谢

本次会议得到了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羿射旭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佳构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兆弟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工程参观

 

716日下午,会议组织代表到南京金鹰天地广场工地现场进行了参观,南京金鹰天地广场总建筑面积超过90m2,由三栋高度均达到300m的超高层建筑在200m左右的高空连接而成,连体高度超过40m,连体最大跨度70m,是目前在建的高度最高、连体跨度最大的非对称三塔连体结构,为世界首创。该大型综合体独特的结构体型给结构设计及施工带来了很多全新课题与严峻挑战。现场负责人为代表们演示和讲解了项目的设计及施工情况,参会代表纷纷拍照留存宝贵的现场资料,表示不虚此行。

 

后续我们还将举办

 

中国高耸结构第23届学术交流会(727-30日 大理)、山地建筑抗震技术交流会(9月 重庆)、第十四届结构工程国际研讨会(ISSE-14)(1012-15日 北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第五届钢结构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2016年钢结构设计规范学术年会(1111-12日 北京)等,欢迎参会!(关注建筑结构微信(IDBuildingstructure),可了解更多最新信息)

发布时间: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