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建筑结构>> 公告>>正文内容

精彩回顾:首届建筑结构与岩土工程跨界技术交流会暨北京院成立65周年学术活动

 

2014年10月22~23日,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建筑结构》杂志社、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复杂结构研究院承办的“首届建筑结构与岩土工程跨界技术交流会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65周年学术活动”在北京国宾酒店隆重召开。

 

 

 

开幕式

10月22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建筑结构》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王学东主持。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小地首先致欢迎辞。他说:“与共和国同龄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直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成为实力最强的设计单位之一。归纳起来,很大程度得益于全专业综合发展。尤其结构专业是整个专业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觉得我们国家结构专业整个实力非常强,发展稳定,与世界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这得益于结构人非常注重自身的学习。我们也希望为大家搭建更多的平台。”

朱小地董事长还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谈及对结构专业的看法,他说:“在这些年的创作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到,如果一个建筑师不懂得结构概念和结构构造,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是做不好建筑设计的。”

 

随后,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顾宝和及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袁炳麟两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致辞,他们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认为结构设计师和岩土工程师应相互交流,打破彼此界限,这样才能促进整个工程界的更好发展。

 

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复杂结构研究院院长苗启松结构专业副总工程师兼复杂结构研究院地基基础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孙宏伟主持共有14位专家进行了大会报告。

 

首先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专业设计总监(总工程师)齐五辉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近年来重点工程的结构设计进行概括介绍,包括北京CBD核心区Z15项目、利科•西安国际金融中心、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工程、腾讯北京总部大楼项目等。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专业顾问总工程师柯长华以《复杂结构设计讨论》为题,对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中结构类型及高度超限的界定、建筑结构不规则性的超限的界定提出一些个人意见,并讨论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审查重要指标。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汪大绥超高层多塔连体结构设计》为题,简要介绍了连体结构的分类,并以南京金鹰天地广场为例,重点介绍了超高层多塔连体结构的结构体系、静力和动力分析、振动特点、弹塑性分析、振动台实验等。

 

南京金鹰天地广场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任庆英介绍了吕梁新城体育中心结构设计与优化。吕梁新城体育中心体育场盖跨度大于120m,结构将为大跨度、四支点、中心大开口的壳体结构;体育馆屋盖壳体采用四角点支撑方式,中部为变厚度双层带肋壳体。介绍了其静力、动力、抗震、稳定、基础、相关节点的计算分析。

 

吕梁新城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郑刚以《深基坑开挖对桩基础承载力与沉降的影响》为题,提出基坑施工要考虑其对坑底抗拔桩、坑底抗压桩、坑外桩基础的影响,以及地下水位变化对桩基影响。通过几个项目基坑的分析和监测说明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底隆起变形。通过数值分析和离心机实验研究了基坑施工对基坑外桩基础的影响。并介绍了《欧洲地基基础设计规范》Euro Code7 2005中的相关规定。

 

深基坑开挖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所长,《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之一高文生以《我国桩基技术发展现状》为题,通过工程实例指出高层建筑传统设计方案不足,明确要突破传统,实施变刚度调平设计。介绍了Mindlin——Geddes解的改进和群桩基础沉降计算——均化应力法。介绍了桩基础抗震设计的设计原则、计算模型、桩身内力计算等。回顾了近年来我国成桩与机械发展,介绍了国外成桩技术的新进展。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专业副总工程师、公司第四设计院结构设计总监束伟农则主要介绍了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结构设计,包括项目的建筑设计及成型情况,重点介绍了其结构组成、超限情况、抗震设防目标、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静力计算和动力分析,以及节点设计分析。回顾了整个施工过程。

 

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专业副总工程师、公司中汇国际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院设计总监杨蔚彪以《中国尊大厦(Z15)外框筒巨型结构找形设计研究》为题,简介了项目的结构体系和施工现状,介绍了工程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十项关键技术及其变化过程。重点介绍了项目的外框筒找形设计,指出超高巨型构件进行找形设计以考虑对结构受力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Z15中国尊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专业副总工程师、复杂结构研究院地基基础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孙宏伟则重点介绍了中国尊超高层建筑桩筏设计的考量与分析计算、桩筏基础优化设计等。通过几个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设计案例指出,桩筏基础设计优化的核心是差异沉降控制,精设计的依据是精细的数值计算分析。并介绍了长沙北辰超高大楼软岩地基岩土工程技艺。

 

长沙北辰项目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复杂结构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室室主任方云飞介绍了北京银河SOHO结构与地基协同设计。对核心筒采用桩基础方案、抗浮区域采用抗拔桩或者抗拔锚杆方案,进行了初步方案设计和经济比选。强调了结构与岩土的协同设计重要性。

 

北京银河SOHO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复杂结构研究院大跨度空间结构研究室室主任张琳介绍了哈尔滨万达茂滑雪场复杂钢结构设计研究,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和结构体系布置,重点介绍了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超限审查到施工图设计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抗连续倒塌设计分析。

 

哈尔滨万达茂滑雪场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专业副总工程师、公司复杂结构研究院副院长朱忠义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m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结构设计及工程进展。介绍了北京院进行的索网设计和格构柱与圈梁设计以支承索网,包括圈梁与格构柱结构体系研究、大型索网结构形态分析、主索节点设计、抗震分析、误差敏感性分析、变位装置促动器失效分析、偶然断索、索网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数值风洞、BIM系统。

 

500m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副总经理倪志刚从施工角度对FAST项目进行了介绍,包括施工方案选择、总体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和实施进程。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复杂结构研究院地基基础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伟强则分析了FAST项目的地质环境特点,介绍了建筑地基基础难点,边坡对山地建筑地基与结构影响,山地建筑地基、基础、边坡设计协同设计等问题。随后进行了地下工程建造与相邻建筑相互影响分析案例介绍。

FAST山区地基基础工程

 

地铁与地基基础相互影响案例

 

本次会议为国内首个结构与岩土的跨界会议,打通了以往地上与地下的专业壁垒,吸引了四百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结构设计师和岩土工程师等参会,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肯定。本次会议还得到了浙江天海管桩有限公司、北京银泰建构预应力工程有限公司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本次会议的部分优秀报告及更多优秀工程案例和研究收录在《建筑结构》2014年10月下(第20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刊中。

 

会议现场

 

展位现场

工程参观

10月23日上午会议还组织代表参观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凤凰国际传媒中心,200余名代表进行了实地考察。

 

 

工程参观

发布时间:2014-10-28